攝影師:Tatiana Syrikova,連結:Pexels
打從一出生,每個嬰兒就開始學習使用各種”技巧”去探索這個世界。其中,光是學會「步行」這個技巧所要花費的時間就因人而異。在這過程中,大人也都會跟小朋友說:「不要急慢慢來…」而我最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有種好像怎麼努力也追不上”那個”步伐的無力感?
只是,”那個”步伐是什麼?
對於從事科學實驗研究多年的自己來說,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名科學家。而身為一名”合格”的科學家,首要任務就是要能快速吸熟知識,然後透過嚴謹的邏輯與論證,將這些知識整合起來並研擬出一套可行的實驗策略,回答一個位於”知識邊界”的問題,最後寫出一篇好文章發表出刊,協助人類開拓知識的視野。
以上,是我對一名”合格科學家”要有的樣子的認知。再者,我對自己有很多期許,所以大學畢業後直攻了博士班。因為當時我相信,如果能順利成為一名博士,我為社會貢獻或影響的事情可以更多!(當然如果可以多賺些錢也很棒!不過這部分現在持保留態度…哈!) 但這些年為了”那個”理想,產生出好多”步伐”要走,自己也默默乘載很多的壓力。
為了快點畢業,不知道自己挑燈夜戰實驗室多少日子;不知道因為實驗屢屢失敗掉過幾次眼淚;不知道腦中出現多少回質疑自己能力的聲音;不知道問過自己多少次”我傻了嗎?”;不知道多少次想要掐死老闆?! ..
隨著博士修業時間越長,催促自己步伐要加快的聲音越來越多也強烈!
「妳都念這麼久,哪時畢業?」
「妳知道隨著妳修業的時間越長,妳直升所擁有的年齡優勢其實就消失了嗎?」
「妳現在都只待在一個環境或領域裡,外面還有好多科學世界要去探索,妳時間快不夠了呀!」
「妳的paper怎麼還無法被接受,下一份工作老闆等妳好久了呀!」
到了博士後階段,步伐加快的要求更高了!
「博士學位拿到,妳時間就開始倒數了。博後做越久,別人就會認為妳能力不夠 ,價值會降低很快。」
「妳想要成為頂尖學者嗎?那知識吸收的速度就要快一點,實驗手腳要再靈敏一點,不然就只能看別人成功!」
「妳再不加緊腳步,妳科學生涯的”頂界”很可能就出現了…」
這些內容,有的是他人告訴我,有些是我對自己說的。這些排山倒海的聲音,就這樣每天每天在我生活裡繞著,或許有些狀況看起來是過度逼迫自己,但我真切認為句句都是事實。
而我也相信,在每位科學家嘻嘻哈哈的笑容背後,就是看誰能把上述那些聲音掩蓋好,或是懂得如何排解這些所謂”步伐不夠快”的焦慮或自卑和壓力感。
那天,我意識到我把我喜愛的科學幻化成一隻可怕的惡魔!而我,也成為了一位自己都不喜歡的”苦瓜心假面臉”科學家。
曾經有個同事告訴我
「如果妳的能力還不及妳的職位,妳必定會非常辛苦!勢必要花費很多很多時間去追趕,去進步。」
「如果妳是個nobody,妳一定要比別人加倍努力很多很多才能換到一點被注意的機會。」
這些話都沒有錯,是血淋淋的事實,也都是我迄今一直信奉的觀念。
可是,人生走到現在,我問自己:
「我到底在過我的人生,還是別人期待的人生?或是我以為別人期待自己的人生?」
「我努力去趕上大家所期待的腳步,我有比較快樂嗎?」
「當別人說妳已經很努力,妳也發現自己真的努力到不知道怎麼再努力時,繼續催促步伐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想出什麼好答案。
但我知道我需要休息一下,喘口氣了。

@台東
今年九月,我以弱雞之姿陪男友騎單車環島。過程中有好幾次,我都因看著前方男友小小的背影而洩氣於自己的跟不上!
但這趟旅途中,我仍不斷告訴自己:「加油!堅持不放棄是妳所擁有的優點,就用妳自己的速度前進。因為只要持續踩踏,總會到達那個共同擬好的目的地!」
也確實,我沒有失敗過。
學會踏步行走,有人快有人慢。雖然花的時間不同,但只要努力正確練習,也還是能成為直立行走的人類。
步伐,有大有小。就像大人牽著小孩的手一起走,不同的步伐大小依舊能走到相同的目的地。
我想,
過好自己的日子,持續穩踏每一天的腳步。
老天總會領著自己去到屬於自己的美好目的地。:)
—@Taiwan
******************************************
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請我喝杯咖啡 🙂
回饋由是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 Like 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互相支持,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