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人的Small talk》開播之後,我常常把他當成我的心靈充電糧食。那天我聽到EP203 「求好心切反倒不如人願?換個心態面對工作,反而表現更好!」內心產生很大的共鳴感,因為他把我這一兩年的心境全部說出來。原來,好多人都這樣走過,我其實不孤單!
永遠都不會忘記,在博士生涯的最後一個月裡,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口試一結束,就是沒日沒夜的論文修改、送印、交接實驗室大小事、打包行囊。怎麼樣也不會忘記,我的畢業證書,是在要搭飛機出國的當天早上,苦苦請求學校教務處提早印給我才拿到…
說到這邊,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因為我很幸運,在我還沒畢業的時候就找到國外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了。和身旁許多學長姐相比,好多都是畢業後大概花了半年一年的時間才找到。所以我非常感恩有老師願意賞識我並給我機會,讓我能出國去學新的領域和開開眼界。
但老實說,我那一段博士後研究的經歷並不太好過。世界頂尖實驗室就是世界頂尖實驗室,去那邊遇到的各個都是菁英,自己不多多努力向上,被淘汰是自然。更遑論我當時的Mentor是個非常說到做到的人!
雖然最後,是我自己選擇離開Lab回台灣,但我還是常常在思考,到底當時自己怎麼了?因為我覺得我一點都不像自己!中間回台灣休假時,身邊的親友也這麼告訴我,不過他們事後跟我說,當時我給人的感覺只有「慘」這個字可形容。而當時的Mentor也發現我好像lost myself…
在Podcast 《大人的Small talk》裡,Bryan分享了他在職場第一份工作中的經歷。當時Bryan在一間台商工作,老闆因為想拓展國外業務,所以找了一位擁有學歷,又會英文的員工。Bryan正巧被老闆看中,所以初入社會的Bryan在當時就拿到不錯的薪資。
但是Bryan自己表示,在公司內他是一個完全剛入社會的菜鳥,也不是真的完全明白公司的業務內容。但因為自己知道自己的薪資不差 (據說比已經在公司工作4-5年的前輩薪水還多),所以就給自己很多壓力和期許。工作過程中,他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忙很忙,每天都很努力工作,彷彿做了很多事情。但過了3-5個月,連他自己都可以感覺到,自己表現得很不好。
後來,Bryan換了一間公司。而這間公司因為Bryan內心早就打定不會久待,所以工作時往往帶著「能多做、多學,就試試」的心態。而當時公司也有新的業務和專案要開展,非常欠缺人手協助和處理。因為Bryan這次工作沒有特別預設什麼升官或幹大事的立場,就是單純、認真的態度去把該做的事情完成,可以協助的地方就主動出力幫忙,反而讓他在第二份工作中做得很愉快,也很有成就感!甚至,在他最後要離職出國深造時,老闆還開出非常優渥的條件想留下他呢!
當時聽到這邊,我內心的共鳴聲嗡嗡作響。因為我覺得我剛到國外工作的前幾個月就和Bryan的第一份工作狀態一樣!每天都很忙很忙,心裡覺得壓力很大很大!努力做了很多什麼,但好像都沒有辦法實際回饋出什麼好讓老闆滿意。但該做的、能做的我都做了!甚至還被同事、朋友說要我好好休息,不要忙壞了…但我不敢鬆懈!因為我知道自己在一個高手雲集的地方,不進則退啊!
現在回想,自己當是真的把自己逼太緊了!那種緊,不是工作內容的緊,而是心態上的緊。一心想要完美,不要有差錯,不要辜負老闆的期望,希望好好地做出有意義又有趣的實驗成果…
這種極致要求完美的心態,除了把自己逼到身體出狀況,往往事情也沒有辦法真的做得很完美!偏偏很常在實驗結果又不如預期的這時候,老闆再來一頓嚴厲檢討…心靈脆裂的聲音,我到現在彷彿都還聽得到…但比較令人感傷的,是我反而因為這過程也失去原本對科學研究的熱情,也不斷懷疑自己踏上這條路的目的和意義。

直到那一天,我決定合約到期後就回台,內心彷彿一盞燈打開。我反而又瘋狂著迷於我的研究,滿心喜悅地去安排和設計所有時限內我能做的實驗內容。本來對我實驗設計不滿意的老闆反而開始回復我”It looks good to me.” 請我協助review paper 的回信出現 “You did a good job!”的字眼~~
現在回想,還是覺得不可思議!我最後的瘋狂與著迷,單單只是因為我覺得我快離開了,想把握時間做一切我想做的。我不再在乎我是不是做出最好的選擇或設計(當然還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只想盡己所能的在有限時間內驗證我能驗證的結論。
那種不去過度計較結果、目的的純粹,反而讓我打開了新的視野和心境。這種心態,帶到我後來新的工作上,也讓我能以更快的速度適應,和穩穩地發揮我的專長。
Bryan在節目最後,也有提到他認為他在前、後兩份工作中最大的差異:就是他有沒有精準掌握到「職位的核心價值」,以及是否有準確的發揮這份職位應該發揮的作用。這觀點也給我不少啟發,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聽聽看。
但除了Bryan提出的觀點外,我覺得還有一個詞,就是「不貪戀」。不要貪戀自己的學歷,不要貪戀自己的傲氣,不要貪戀別人的讚美,不要貪戀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學會純粹的「只為完成眼前這一件重要的事」去努力(當然,選擇去做什麼事也很重要!),自然會在當下的這份工作完成一段落時,得到一些正向回饋與滿足。而我想,這是許多人在工作中都想得到的心理回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