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我趟在床上,閉著眼睛,心裡默默地問著自己:「我的人生,就只能這樣了嗎?如果可以,我還能做些什麼?」
從小到大,認識我的朋友對我的認知就是一個很吵的人。我總是話很多,故事講不完!腦筋動得很快,東奔西跑,彷彿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家人也常用”噗噗跳”來形容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星座書看太多,射手座–充滿活力、幹勁以及勇於冒險的性格–就這樣深深繞印在我的認知裡,而我也相信,此生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我一定有什麼任務,所以要好好大幹一場!
小時候作文最愛出的題目就是「我的夢想」,我不記得我以前寫過什麼,但我記得小時候很常和弟弟妹妹玩的遊戲,就是計算我們唸到哪個學歷的時候分別各是幾歲!只是,每回年紀算到博士學歷之後就不知道怎麼往下玩,那種眼茫茫、心慌慌的感覺至今還是記憶深刻。噢!不!不是記憶深刻而已!
因為如今,我真的拿到博士學位。但我還真的是眼茫茫、心慌慌……
除了科學研究,我還可以做什麼?
AmyQ
我一直都知道,我是一個很愛說故事、熱愛分享也喜歡與群眾接觸的人。所以我在研究所的過程中,其實常常困惑:「為什麼我會在這裡?」因為工作內容除了學術討論時間,多半就是”個人活動”。
一個人操作實驗器材,一個人觀看顯微鏡、一個人用電腦查資料,一個人戴著耳機宣示”旁人勿擾”,一個人專心判讀實驗結果,一個人安靜整理實驗記錄,一個人…在半夜把實驗室的燈關掉。
不是說這些活動所有過程都只能有一個人,很孤獨那般的自己操作。只是這些事情真的都需要是你處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沉靜並且專注的把他們做好!如果說博士的身分是要用來發現新知識,而新知識的誕生又往往來自那些科學家的”獨處”時光,那對照回我的個性,我真的對三更半夜卻站在實驗室的自己感到很困惑:我到底在幹嘛?!
Ph.D – Doctor of Philosophy
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科學家光每天要消化新知識就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而大眾對”科學博士”的印象就是;成天關在實驗室不與人接觸的高知識分子!不光是你,就連小時候的我也這樣認為!如今,自己成為一名科學人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趟旅程不單單只是專業知識的成長,更多是自我的探索、面對挑戰的勇氣、瓶頸的克服,種種對人生的各種體悟!但,鮮少看到有哪位科學人會去細細探究或紀錄身為”科學家”這身分的心路歷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這輩子的功課,這是我所相信的事情!或許我的先天個性就是那樣蹦蹦跳、粗枝大葉,做事不能讓人省心。但我其實很嚮往自己能夠成為一位沉穩內斂又充滿智慧的人!而我很幸運,有機會能透過取得博士學位期間的各種磨鍊,舉凡在專業知識、生活、愛情和親情等等各種事物的挫折與成長,讓我領悟很多人生哲理。而我也越來越了解自己,對生命有更多的體悟!終於也明白,為什麼所有博士的英文”Ph.D” 要用”哲學博士”來當總代理!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行,
不要浪費任何一個可以增長智慧的時間和機會。
AmyQ
嘿!不是說要唸博士班才能領悟這些,別誤會我的意思!只是透過我經歷的這趟人生旅程,再集合我愛講故事的興趣,希望能用輕鬆簡單的文字分享予你我的所學和感想,願我的這些成長經歷也可以帶給你一些鼓勵、啟發與幫助!
人生只有一次,如果可以留下什麼,希望我的文字能讓你感受到我想傳遞的愛與勇氣!
這個部落格將記錄關於我的各種生活體悟,包含自我探索、心靈成長,生活態度…等。一方面算是寫給自己的紀錄,另一方面也希望這些文字能幫助到你!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和成長,並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都將遇見更好的自己!
—@Swiss
******************************************
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請我喝杯咖啡 🙂
回饋由是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 Like 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互相支持,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