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at home and stay healthy” 已成為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常用的信件結尾。自今年三月中之後,歐洲疫情無限蔓延,差點完全失控!還好聯邦政府迅速啟動緊急命令,嚴格禁止多人聚會、上班和上課;各商家歇業,避免非必要的外出行為,才在一個多月後稍微控制住疫情。而我,也因而展開了一段近乎不和 Homo Sapiens 面對面直接接觸的日子…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最近這半年多,我日子並不好過。不是物質生活上,而是專業能力和心理問題…熬了多年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學歷,也如願找到國外的工作。但這短短不到一年在外工作的時間裡,我真的有種被徹底砍掉重鍊的感覺…
因為 Covid-19 疫情,世界各地遭受打擊,尤其許多生命的消逝更是讓人痛心。為了抗疫大家都在家工作,我也因而無法去學校做實驗,但其實某種程度對我來說,有種人生大火正好來了場及時雨的救贖感!
古人常云「隔行如隔山」,在生物醫學領域也是如此。換個研究學門很多背景知識也差異很大,需要在意的思考角度和方向也差很多。為了可以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探求內心喜愛的學科,我跳離原本熟悉的研究領域,轉進一個堪稱生物人聽到多半會眉頭皺縮的領域—免疫學。
此外,「生化代謝」也是近十年蓬勃發展的學門,在癌症領域已有很多研究,直到近三年才在免疫領域被熱烈討論。而代謝物的瞬息萬變和複雜的調控機轉,對於以前修”生化學”就常念到暈頭轉向的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具挑戰的領域。而我所待的實驗室,剛好就是一個結合「免疫學」和「生化代謝」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地方,更不遑多論這中間要參雜多少訊息傳遞或基因調控的概念了!
扯遠了…總之,用比較簡單的比喻來說,就像平常我多半只上擎天崗走走,偶爾爬個七星山。但是現在,我說我要去爬喜馬拉雅山…
我一直被警告我上不了山,那這樣我到底要不要繼續爬?
中間發生多少悲慘事件,這邊就先不提了。不過上述的問題我一直問我自己,到底我有多想要走這條山路?老實說,我困惑很久,到現在我還是沒有很多信心,不過我心底就有種莫名的執念想去走看看。我想,不管能夠爬到哪,路上所見的風景和遇到的人事物想必都能為我的人生畫布增添一抹色彩吧!
除了面對專業工作上的挑戰之外,我另一個大挑戰就是生活。畢竟到了新國家很多生活方式和文化就會有些差異,而我又正巧到了一個不是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地方。所以,對於面對要建立好一切生活所需的環境,著實也讓我感到很焦慮。
雖然至今我還是會覺得無法完全融入和適應,但想一想,現在能坐在床邊安靜聽音樂寫這篇文章,應該能說我努力得還不錯吧!(笑)
不過基本生活條件的滿足對於要去挑戰困難工作的我而言,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初一畢業就即刻搭飛機來到這裡,才一落地不到三天就即刻開始工作。老實說,這對於才剛熬過畢業高壓的我而言,一切簡直能用”悲慘”來形容。所以,這段 work from home 的時間真的讓我有種人生能稍稍喘口氣,也讓我能重新整頓自己的機會。對於疫情嚴重的國家和人而言,我這樣說或許很不適當,但我真的很感恩有這段時間。
在當時近乎400人就有一個covid-19確診的國家中,我自然不敢怠慢居住環境的整潔;而在家工作少了準備外出和通勤的需要,也多了時間可以讓我更完善的整理和規劃自己的生活。
環境的清理,同時也掃淨了我的心靈和整理了我的思緒
AmyQ
在整理居住環境的時候,我也同時不斷在思考:到底產生什麼盲點導致我一直無法順利接手工作內容?如果家裡有東西壞了或不需要,經過修整和丟棄後看了我有舒暢感,那我是不是也該把心裡的垃圾或壞掉的思想、態度也拉出來檢視整理或修理一下?
忙碌生活忙中,每天忙這個忙那個,少有機會坐下來整理自己的腦袋和思想。有了這樣的念頭後,我開始問自己,要做什麼才能幫助我找回生活的節奏、目標感和最重要的—自信心?
所以這一個多月來,為了強化我的工作表現和心靈能量,我設定幾個目標給自己:
- 增加工作上專業知識的儲備量
- 練習冥想,培養專注力
- 訓練自己高效工作,精確安排時間
- 培養自己每天睡前做一個小檢討的思考習慣
- 維持運動
目標訂立後,我便逐一細項再拆解成更多小目標,並固定每周一個時段把所有項目排進行事曆中。下面就簡單分享我大致做了那些安排和獲得什麼回饋。
知識的累積
為了逐步達成這些項目,最重要的起手式,就是要先了解上述”技能提升”所需的知識。其中包含如何增加自我執行力?何謂冥想和如何冥想?如何高效工作或提升時間使用率…等等。但這當中,最最最花時間的莫過於第一大項關於工作上專業知識的累積。
面臨專業工作領域的轉換,特別需要能在短時間累積大量知識,這樣才能盡快熟悉和上手工作內容。然而這對於閱讀速度本來就偏慢的我而言真的頗為吃力。當初因為要學習太多新實驗技術,每天回家都已疲憊不堪,要再專心念書其實效率非常差,更不用說真的念進腦袋多少了。所以前些日子,讓我對於要好好念完一篇科學文章有巨大的害怕感,加上怎麼讀都記不起來的挫折感,也讓我失去很多信心甚至開始相信我在這領域是無能的…
可是,這樣的狀況下只有兩條路可以選,要嘛直接放棄,要嘛想辦法解決。或許天生自己也有點不服輸的性格,我實在不想持續成為一個只會坐在那邊窮擔心而沒長進的人。雖然心底其實近乎沒有信心,但我還是跟自己說,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先拿一篇自己有興趣的文章細讀研究看看,慢慢複習相關知識看能否找回一些在閱讀文章上的自信心。
慢慢的,我越來越熟悉這個領域的習慣語法和用詞,背景知識了解的越多,看書的速度也漸漸提升。曾經對於念 paper 有點痛苦的心情,現在開始慢慢轉而會小小享受發現新訊息的美好!至於這些事物對我在工作上有沒有什麼幫助,我想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畢竟浩瀚科學的知識和實驗經驗哪可能全用”讀”的就了解,所以持續努力吧!
喔?你說都讀到博士班不是就是天生愛看書也很會看書的人嗎?不見得喔!其實博士百百種,要成為領域專家是要看很多書沒有錯,但是不是都很”熱愛”看書或”享受”看書和能否成為博士,就我的了解還真的是兩件事情囉~
冥想練習
另一個我想談的就是關於冥想練習。以前我對於冥想的認知,就是要像一顆石頭,盤腿坐在那邊一動也不動,然後一直吸~吐~吸~吐~這其實讓我很困惑,這樣很無為的事情究竟為何被說對人生很有用?
既然有創造外在幸福的技術,那亦有一整個維度的科學和技術來創造內在幸福。
我因緣際會在 Youtube 上認識了這位瑜珈士、神秘家、遠見者—薩古魯。我正是因為上面他所述的那句話,讓我開始產生很多好奇和想法,也開始我的冥想之旅。
現今,我們不斷嘗試運用科學實驗去尋找與生命相關的答案,包含我在內也是!每天用著各種實驗器材,設計各種實驗就希望能合理解釋我們所見的問題。但是,生命,真的能用實驗室這些研究的方法完全解鎖嗎?在我的認知並不是這樣。對我而言,「生命」是「生物體」 +「靈魂」的總和,缺一不可!畢竟,如果認為一個生物軀殼就能代表生命,那你會把機器人也稱作生命嗎?
為什麼有心靈?什麼是意識?這些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常在思考…(好吧!我承認我小時候就很會想東想西!)但即便我為了探尋生命而走進現在的生命科學世界,我還是沒有找到方法如何去探索和回答這方面的問題。講到這邊好像有點太深入了,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後我在寫文章和大家細談!
不過我真的得說,這段時間的”冥想練習”真的幫助我改善長期失眠和焦慮的問題,並且大幅提升我做事情的專注度和效率!當內在自我的能量開始提升之後,對於外在生活的種種事情也多了很多不同的見解和想法,而我也從而找到更多平靜和自在。
總結來說,這段時間我相信會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時刻之一。或許之後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轉折、困難和挑戰。但我相信,只要每天持續努力進步一點點,那每天結束後都會是一個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Swiss
******************************************
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請我喝杯咖啡 🙂
回饋由是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 Like 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互相支持,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