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渴望被稱讚和被肯定。我可以走到今天,真心感謝那些在路上不斷鼓勵我和稱讚我的人。但就在我探究自己為何自信心這樣不足的時候…我在書中得到了一些答案,恍然大悟而激動的不能言語…
照片中,如果要你稱讚,你會先稱讚蘋果還是下面那些作為支架的的書?
“蘋果”猶如那些光鮮亮麗的成果,而那層層疊起高度的”書本”則代表背後的那些努力。
我第一眼也會說那蘋果真漂亮!但我這天忽然發現,這直白的稱讚卻也是造成許多人生後期痛苦的原因…
國小的時候,我常常被稱讚「這小孩很會說話,表達能力很好,以後一定有出息!」「很會念書喔!是個聰明的小孩!」「你很有領導才能耶!很優秀!」所以,我常代表班上去參加朗讀比賽、演說比賽,當學校升降旗典禮的司儀,在班上當各種幹部,領導班級參加很多活動…那時我覺得自己很活躍,對生命充滿熱情,對未來也充滿很多的期待!
但隨著我的歲數增長,師長開始非常要求”學業成績”。因為如果成績不好,就沒辦法去明星學校就讀;沒辦法去明星學校就讀,就不容易在未來找到好的工作;沒有好的工作,就很難擁有好的生活。所以,要認真念書!要認真在意那90分和95分的距離!
事實上,我厭惡極了這套理論!可我說不出錯在哪,為了達成大家的期待和渴望繼續被稱讚,我不得不這樣做。
因為成績,我不再聰明
國高中開始,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和難度的提升,有些科目我開始念得有點吃力,特別是數理相關的學科。我的學期總成績,便開始因位數理相關科目的低分把我的排名往後拉。

我不再是班上前面名次的優等生,轉而是一個普通中上等級的學生;我不是大家口中說的”聰明人”,因為我成績一但考不好,師長就會對我說:「妳看起來很聰明,給人就是聰明孩子的印象,可是妳的成績怎麼……」第一次聽到的時我很錯愕,心裡非常不能明白,因為就這麼一門科目我沒做好,為什麼我就好像配不上過去的稱讚?怎麼辦?
漸漸的,我在校園與同儕之間的對話中,在成績排名的計較間,默默認可了一件事:女生,數理能力天生就比較不好。如果很好,那才是真正的聰明人!而我,不是。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生性樂觀,雖然不再常聽到小時候的那些稱讚,但高中後期我自己也過得挺開心的!不過,我覺得有一部份要歸功於我以前的生物老師—三葉蟲!如果不是她當初鼓勵喜愛生物學的我,主動提議讓我參加青少年生物奧林匹亞比賽徵選,我想我可能就不會對生物產生這麼多情感,進而走進生物醫學的領域了吧?!
大學班導的宣判,激起了我的鬥志
進入大學後,一年級多半是通識科目,很多都是高中課程的延伸。對於高中成績普普的我而言,一心也就認定自己大一的成績也不會多耀眼,帶著半放棄卻也無奈的心情就這樣把一年過完 。那時天天都在思考,還要多久才能開心地只讀生物相關的知識?
印象很深在我大二上學期結束的時候,班導把我找去,進行例行的導生會談。
我一進門,他便蓄勢待發的說要和我來好好檢討我的成績。他認為我花太多時間在課餘活動上,沒有把自己的學業照顧好,他要好好念我一番!
就在他拿出全班成績表,和我確認我的學號後,他自己愣了好幾秒鐘說:「ㄟ?我好像看錯了!其實妳還好嘛~沒有我原本以為的誇張!還算中上可以啦!不過我之前有說,大一成績排名不算,大二專業科目開始名次就會有改變,名次也會開始比較固定,聰明且會讀生物的人就會越來越好!妳嘛…二上不差啦!不過可能大概就這樣了!以後應該不會太退步但可能也不會進步到哪…」

我記得我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內心有一把無名火!腦中蹦出一大堆問題:
Q: 為什麼課餘活動多的人就被認定成績一定不好?
Q: 為什麼一個學期的成績可以代表或預測我一整個大學的表現?
Q: 為什麼我在維持”Play Hard”的同時也在” Work hard”的努力沒有被看見?
再一次的,因為我的成績,我覺得我被貼了「不夠聰明」的標籤。
那天,我內心的火燒的很旺,篤定的跟自己約定好,我不想再被過去的成績套牢,不想再被那些東西定義自己。我想要用我自己單純對生物的熱愛去證明,證明那些對我亂貼標籤的人想法是錯誤的!畢竟,我過去就是生物不錯所以才來這邊,怎麼可能自己會敗給自己的所愛?而這,也怎麼可以!!
大二那年很精彩,參加了競技啦啦隊的校隊、當犧牲點(疑?!)代表羽球系隊參加比賽、加入實驗室當專題研究生、寫了大專生國科會研究計畫,學了許多專業生物相關科目…學期結束,我排進了前三名。
我以為我克服了什麼,但我卻沒想通反而套牢自己

就在我拿到成績單的時候,我內心充滿著期待!我想,我可以再被貼回「聰明人」「優秀人」的標籤了吧? 也確實,開始聽到師長們對我說「妳真的是個聰明的學生」「這個學姊很優秀!會跳啦啦隊也會唸書!要多跟她學習!」「妳這麼棒!一定很多事情交給妳沒問題!」我歡快的接受這些讚美,卻也同時開始感到巨大且無形的壓力…
大三的學業越來越專精,難度也更高。我很感恩也很喜愛我大學同學,彼此相互尊重,分享筆計和資訊,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不過每回考試成績出來,戰況總是激烈!同學間的排名順序變動非常快,不同科目之間的順序也都差很多!
畢竟我不是天才,成績也不可能總是頂呱呱…但每次看到自己的成績往後滑動,我的心就會糾的很緊!為了維持自己的成績水平,我更加努力花時間念書,看不懂就再看一次!記不住,就多花時間去背!我相信只要肯花時間,我不可能都學不來!但在考古題這東西出現後,我發現有些同學不用怎麼念書,就可以考很高分…然後大家就都說他們很聰明…
漸漸的,我忘記了那份單純享受念書的美好,努力看書卻考的比看了考古題的同學差…我又開始對書本知識感到巨大的恐懼。開始自責我的記不住、擔憂我的念不完。然後,我開始了一些不好的思考行為…
念不完?就不要念了吧!
聽說老師都考考古題?那就認真背考題吧!
記不住?那就用猜的吧!
喔!反正成績考不好,都是因為內容太多念不完阿~ 老師考古題忽然換了啊~…等等理由。這樣,就跟我是不是優秀,有沒有聰明沒有關係了! 都是外在因素引起的!
反正考試成績只要可以擁有一定水準,讓我可以去申請好的研究所!大家就會認為我優秀!至於內容是不是都需要不求甚解?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
對…我歪了。
我不再快樂的對問題追根究柢,取而代之的是想尋找捷徑。我忘記那份喜愛探討生物的純粹,只為了讓自己保有「聰明」和「優秀」的標籤。
進入研究所後,再接著一連串實驗不斷失敗、又失敗、再失敗的挫折中,我內心開始認定:我不夠優秀!我不聰明!因為我連在自己喜歡的生物領域也做不出什麼成績…
我變得極度害怕,那些太多努力卻失敗的經驗,讓我很挫折!但是為了持續獲得世俗的稱讚,我把得到成果當成終極目標,就這樣鎖死我對自己的彈性…我開始出現”低度努力症候群”…卻幻想著可以一直獲得如蘋果般的稱讚…
(待續)
—@Swiss
******************************************
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請我喝杯咖啡 🙂
回饋由是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 Like 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互相支持,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