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一個鬼點子很多的人,這是我小時候常聽到長輩對我說的話。但隨著我長大,我不再聽到有人這樣形容我,多半是聽到”不要想太多!做好眼前該做的事就好了。”我不知道是否因為自己能力不夠,或是因為踏入”專業”的大學殿堂,我發現自己的想像力或熱情…不能說是”消失”,而是有一種”綑綁”的感覺。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很活潑,適合做業務。與人社交或聊天是我擅長的事情,但在科學的世界中,如果你沒有什麼”成果”可以拿出來與人分享,我的”演說分享”能力沒有辦法發揮,這也是我博士班指導教授常告訴我的:「你口才不錯,與人應對進退也很棒,這是很多科學家不擅長的事情!但你能做到!只是…你必需要有自己的東西…」
老實說,這讓我挺悶的。在科學這90%都在挫折的世界中…我喜歡分享,但並不喜歡一直分享我”失敗”的故事啊…是說…誰喜歡?
這路上,也有學長姊直接跟我說,你可能不適合做研究…每回聽到我都挺生氣的!因為我就正在裡面挑戰著,努力著…很努力地走著…可是我越來越不快樂,被綑綁的心情一直有,心裡有塊大石頭一直壓著。可是我仍繼續走,因為我想證明,我這種人也能做研究!也不知道是不是傻還是天真?反正這樣也讓我完成博士班和出國做了博士後~
「我不喜歡遇到挫折就放棄。」我總是這樣跟自己說。但這樣的要求和信念,對於要一直追尋統計上星星的我而言,真的讓我挺崩壞的….
這大環境把科學人,訓練成希望一出手,實驗就能成功和有所回饋的結果。如果錯誤或不對,可以open minded去思考解決方針,但是”你腦子不夠好,想的不夠多”等負面評語不用別人給,自己就會給自己很多!我覺得這是許多完美主義或對自己要求很多的人,會給自己的想法。
最近,我開始學會欣賞自己的”完成”。小從完成一個實驗,大從完成一個提案,再更大可說完成一個科學假說。是否能夠發表成功?我當然希望!但如果沒辦法也不要再過度苛責自己。當自己學會這樣想,心裡也就輕盈了起來,也明白事情不可能樣樣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走…雖然要完全領會這句話的意義真的不容易。
走到今天,我想跟努力的自己說聲感謝,並對自己的”完成”給點掌聲!每一件事情,或遇到的每一個人不論帶給我喜悅或痛苦,都是一個經歷和一個完成。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我更了解自己,也從中學會對自己的坦然。
我是一位科學家,一位很愛聊天與人分享心情和想法的科學家。
我一個人做實驗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寂寞,但是這份孤獨感會讓我覺得自己很高雅。
我喜歡和別人分享我的經驗,這讓我覺得人生更有意義,雖然分享失敗不太爽…但只要能點起你心裡的一盞燈,我就沒關係。
—@Taiwan
******************************************
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請我喝杯咖啡 🙂
回饋由是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五次 Like 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互相支持,正向交流!